呜呼! 舆驾应梦,空追感逝之伤,白鹤使来,遽赴游仙之约。 磐石韧坚,正耀值天补阙之华,松竹苍秀,应揽云散日出之芒。 而竟天违人和,医功难挽。 岐黄折肱,闾里哀泣,杏苑失擘,九州同悲。 鸿仪抑抑,方柱石之常瞻,鹤驭迢迢,意帡幪之顿失。 李恩师者,时维伏月,岁在甲戌,生东北沈阳之家。其名连达,敏而善思,性秉高洁,奉天事变,战火纷乱,伪易满洲,其父不欲淈其泥而扬其波,抱直守正,窃请师学,教于庭内,国学经典幼时诵,民族大义少小濡。祖父悬壶施妙手,父母业医从西学,造福乡里,祛疾厄以疗患者之苦,少年时常闻之、睹之、感沛之,遂承志择习医学,可谓学贯中西三代延传也。 乃颂曰: 恩师如在,鹤发银丝,松柏劲姿,和颜悦色。 献身医药,心系疾苦,哀民多艰,志在康强。 辞同珠玉,性比磐石,气涵…
2018-10-24
2010年12月,跟李老师在北京广西大厦合影留念 李连达老师,我最最亲爱的老师,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日子,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中医药伟大事业! 尽管,在此之前李老师已经在重症监护室躺了两周多,甚至需要借助呼吸机才能维持生命指征,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死亡离他还很遥远,李老师一定能够挺过来。因为在我心里,李老师一直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乐观,从来就没有他挺不过去的坎儿! 在经历了一个晚上的辗转反侧、彻夜无眠后,我准备写点什么。走在上班的路上,清冷的空气、凌乱的落叶,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落着无尽的回忆。 我于2005年师从李连达老师攻读博士,毕业后一直留在李老师实验室工作,至今已经有13年了。李老师的一生,桃李遍天下。能够十多年一直沐浴在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应…
2018-10-24
李连达院士是西苑医院的创院专家,也是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的建室元老。尽管后来他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有各种头衔和荣誉,但是我们这些与他共事过的老职工始终亲切地称他“老主任”。 中药药理在现在的中药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却还很少有人涉及。在1974年,我们的老主任从一个儿科医生转行干起了中药药理。那个时候,西苑医院拨给他的经费仅有400元钱,实验室的面积只有9平方米,条件本就简陋,院里还规定不得改动室内设施。但是这难不倒勤劳智慧的老主任,他迎着困难上,骑上自行车,自己把大鼠和狗驮回实验室。他找来一块大木板,搭在盥洗台上当实验台,坐在马桶改造的椅子上完成实验。我们这些1978-1983年陆续进室的工作人员,都有因陋就简做实验的经历,甚…
2018-10-23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前称为基础医学研究室(简称基础室)始建于1974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4个年头。基础室的奠基人李连达院士坚忍不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真理的风骨,勇于创新、基础结合应用以及继承与发扬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影响了我们基础室的几代人。李院士的信念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医药事业”,为了这个信念,他奋斗奉献了一生。 创业艰辛 百折不回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苑医院中药基础研究刚刚起步,科研队伍人员缺少,仪器设备简单落后,但是大家热情却非常高昂。李院士是北京医学院毕业的西医大夫,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做临床医生,通过西学中班的学习和深入临床实践,很好的掌握了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在临床治病过程中,他发现中药治疗儿科疾病有确切疗效,但限于剂型的单…
2018-10-23
继2018年9月15日杨宇飞主任亲率团队赴密云区东邵渠镇西邵渠村进行科普宣教及调研活动后,金秋十月来临之际,团队于2018年9月29日再次派出骨干成员张彤医师、孙凌云医师,带队前往西邵渠村进行活动,随行团队成员尚有刘群医师、徐钰莹医师、赵娜医师、闫韶花医师、江海军医师及闫蕴孜医师。 团队带来了杨宇飞主任为赵青山书记和其母亲开具的中药,由张彤医师亲自送至赵青山书记家中,代表杨宇飞主任及团队成员对赵书记及其母亲表示慰问。 张彤医师详细地为老人介绍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再次详细询问老人的病情,为老人解释疾病的症状及预后。嘱咐老人注意生活起居,清淡饮食、调畅情志,保持良好心态。 清晨的西邵渠村委会聚集了大量的居民,在刘群医师的带领下,学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