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祝贺史大卓副院长被授予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发布时间:2007-01-17 浏览次数:
字号:
   2007年1月9日,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对2006年评出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进行了表彰。卫生部副部长佘靖在会上宣读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授予马依彤等79位同志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通知》。
  《通知》指出,获得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同志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各地各单位要大力宣传他们的突出业绩、先进事迹,弘扬他们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并希望获得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同志,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西苑医院唐旭东院长、曹云书记及全体职工,向荣获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史大卓副院长表示祝贺。院领导号召大家向史大卓副院长学习,响应卫生部号召以他们为榜样,牢记宗旨,恪守誓言,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甘于奉献,忠诚服务,为维护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宣传科

                                       史大卓事迹简介
   
     史大卓,男, 汉族,1960年3月2生,山东省菏泽市人,医学博士,研究员。1984毕业于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7获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博士学位,并分配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内科工作。1990年以来,多次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学习心内科临床、导管介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2次去美国哈佛医学院学习心血管病临床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995年,晋升副研究员;1997年晋升研究员。1997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研究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部秘密技术审评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审评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医杂志特约编委等职。
    史大卓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陈可冀院士领导下,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方药制剂进行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RS)的临床研究,制定了中医药临床干预RS临床研究的方案和规范,临床多中心、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观察显示活血化瘀方药干预RS有肯定疗效,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RS提供了一个有效干预途径。他们的研究证明血瘀轻重和介入治疗后RS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从冠状动脉影像学阐释了冠心病血瘀证内涵。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根据现代西医内科疾病病理生理特点和传统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系统提出中医临床分期、分阶段辨病、辨证结合治疗的学术观点。先后主编了《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内科常见难治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心血管病临床手册》、《中医老年病证治枢要》等学术专著,发表了“现代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重新思考”、“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难点和对策”、“中医辨病施治的思路与方法探讨”等学术论文。相继提出活血解毒、化瘀生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益气养阴、活血透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治则治法,对现代中医临床疗效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0年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相继承担国家十五课题-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及长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国家十五课题-芎芍胶囊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分题-气血并治复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芎芍胶囊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及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新药基金课题10余项。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RS这一世界关注的难题,成功制作了家兔AS节段性球囊血管成形术后RS和中国小型猪经皮冠状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后RS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进行了活血化瘀方药预防RS的系统研究,从整体器官水平证实了活血化瘀方药干预RS的疗效,从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系统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预防RS的机理。干预AS不稳定斑块是目前心脑血管病防治的焦点,在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的资助下,从炎症反应、胶原代谢、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进行中药干预不稳定斑块研究:模拟人体动AS病理改变,建立了多因素综合诱发的AS动物和下细胞模型,阐释了中药复方稳定和消减AS斑块的综合作用机理;临床超声多普勒技术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有较好的稳定和消减AS斑块作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和心肌组织的灌注是现代医学新世纪治疗AMI的关键缓解,尽管西医尽快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方面有突破进展,但AMI后心肌灌注和心室重构仍无理想对策。在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资助下,我们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进行防治研究,显示有可靠作用,且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作用机理。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支持下,针对中药复方研究的复杂性,以复方为整体,根据中药成分不同极性进行全方成分药化分离分析,结合药理学研究和数理统计方法追踪整体复方活性成分,证明所追踪的有效组分有可靠的生物效应,为现代中药复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通过连续10多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和科室同事一起开发国家5类新药2项,国家6类新药2项,其中2项获2期临床批号转让,1项已获生产批号。申请专利4项。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名,2004),血府逐瘀浓缩丸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获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名,1996),芎芍胶囊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名,2001);心血管病诊疗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获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年三等奖(1名),以第1名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奖2项。1980年以来,主编学术专著7本,翻译学术书籍1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因临床和基础研究成绩突出,1996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8年9月,被评为全国中青年中西医结合先进工作者;2005年8月,被评为全国“九三”学社先进社员;2005年11月,被授予全国无限极青年中医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