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双中心”建设进行时 | 从北京到苏州,“国字号”医院专家赴一场“治未病”之约!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次数:
字号:

午后的苏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诊室,张兰凤正专注地为患者看诊。凭借22年的临床经验,她快速精准地辨识“湿气困脾”的症结,开出“疏肝健脾、佐以祛湿”的药方。

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下简称“西苑医院”)派驻苏州刚满一年,张兰凤已经“一号难求”。她不仅是患者口口相传的“调理能手”,更肩负着将国家级中医资源落地长三角的使命。苏州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即将启用,这份“防患于未然”的健康守护,正惠及更多苏城百姓。

跨越千里

一颗治未病的初心扎根江南

“你形体偏瘦,脸色偏黄,脉象偏玄,还有些肝火。”诊室里,张兰凤一边敲击键盘写下病例,一边对35岁的安先生轻声分析。得知安先生从未吃过中药,她特意叮嘱:“先开一周代煎药,拿回去放冰箱,喝前热透,这一周吃完,感受下有没有变化,咱们再调。”

微信图片_2025-09-08_143257_188.jpg

紧接着进来的大学生小刘刚坐下就说:“每天都想躺着,走两步就累,什么都不想干。” 张兰凤仔细询问,听到小刘说自己“早饭不吃、凌晨一两点睡”,她语重心长地说道,“饮食不规律、熬夜,阳气升发不上来,能不累吗?”

微信图片_2025-09-08_143259_980.jpg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诊室里上演。在张兰凤看来,“上医治未病”的古训,在当代有了更鲜活的注解。“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其实就是‘欲病’状态。苏州因为气候潮湿,很容易出现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这些都得靠生活方式和中医调理双管齐下。”

在老年病科工作14年的经历,让她对“治未病”有着更迫切的初心。“最心疼老人一把把吃药的样子,有老人一天吃十八种药,精简后也得八九种。”正是这份心疼,让她转入治未病科,践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核心理念。

双向奔赴

那些藏在诊室里的温暖故事

 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是苏州全市首个获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由苏州市政府与西苑医院合作共建。西苑医院先后派出多批专家,来到苏州市中医医院,双方融合发展,实现优质资源精准平移。

微信图片_2025-09-08_143302_577.jpg

去年5月底,张兰凤作为第三批专家,从北京来到苏州。起初担心“新大夫的号会冷清”,可7月开诊当天就有不少患者,如今已经“一号难求”,这让她既惊讶又欣慰:“苏州人对‘调养’的理念太超前了。有人进来就说‘没大病,就是想调调’。”

“张主任,我们办公室7个人都在您这调理,互相监督吃药呢!”患者的话里藏着信任,也让张兰凤久久难以忘怀。

微信图片_2025-09-08_143305_685.jpg

难忘的还有桌上摆了一个多星期的一篮荷花。去年10月接诊的患者说 “怕冷,夏天也穿长袖长裤”,半年调理后,今年夏天捧着荷花来复诊:“现在不怕冷了,能穿上裙子去园林拍美美的照片了!”张兰凤一直把荷花照片存在手机里,“这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新院启幕

让京苏融合的健康守护落地生根

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开诊在即,当问到对于治未病科的规划,张兰凤笑言,“来苏州这一年,我天天在想怎么融入本地,知道大家需要什么,才能把服务做扎实。”

如今治未病科的核心思路已经理顺——顺自然、抓节点、强体魄,每一项都藏着对苏州的用心。

微信图片_2025-09-08_143309_753.jpg

首先就是针对苏州“多湿”的地域特点,开出专门的“湿病辨识调养门诊”。“湿邪可不止一种,有风湿、湿热、寒湿,还有暑湿、燥湿,每种调理方法都不一样。”张兰凤解释,要把不同的湿病研究透,才能精准调理。

然后是抓住人生的关键节点,她总结成“一前一后、两前两后”。

“一前一后”专门针对女性:围绝经期前后的心悸、失眠、潮热,激素波动带来的不适,都能通过调理缓解。

“两前”则是孕前调理和考前减压——孕前调体质能优生优育,考前帮孩子减压力,才能发挥得更好;“两后”则是产后康复和术后调理,“产后虚弱、情绪差的妈妈,还有术后想调气血的患者,都能在治未病科得到系统调理。”

微信图片_2025-09-08_143312_511.jpg

三维健康管理也在计划中:健康体重管理帮大家控体重、健康筋骨调理解决颈肩腰腿痛、健康血脉养护助力泛血管疾病预防。

“从北京西苑的70年国医积淀,到吴门医派的江南智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份京苏融合的治未病服务,走进苏州百姓的日常!”

来源:看苏州

西苑医院